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

会面剩2天,特朗普做特殊安排!普京察觉不妙,核动力导弹已就位

据俄媒《生意人报》披露,美俄峰会期间,美军在阿拉斯加主导的“北极边缘”演习将持续至8月底。

据俄媒《生意人报》披露,美俄峰会期间,美军在阿拉斯加主导的“北极边缘”演习将持续至8月底。

这场集结了陆军、海军、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四大军种的大规模演练,还拉上了英国、丹麦等北约盟友。

美军直言,演习主要在阿拉斯加构建“战场框架”及模拟拦截巡航导弹。美媒更是宣称,此举针对的就是俄罗斯。

与此同时,美方另一场代号“极地匕首”的特种部队演习,也被曝将在峰会当天启动,参演的美军精锐海豹突击队无疑为会晤平添了几分紧张气息。

会面剩2天,特朗普做特殊安排!普京察觉不妙,核动力导弹已就位

面对美方释放的信号,普京显然也察觉到了情况不对劲,所以,俄方随即也宣布将要进行一个大动作。

央视新闻消息称,近日,俄军突然关闭北极圈内500公里空域,集结舰船并部署核监测飞机,这些异常举动直指一项即将进行的重大军事行动:在新地岛试验场再次试射核动力巡航导弹“海燕”。

这一时间点的选择充满战略意味,被外界视为普京向西方发出的赤裸裸威慑。

“海燕”导弹是俄罗斯最神秘的核项目之一,北约代号SSC-X-9。

其理论技术特点令人心惊:

采用小型核反应堆提供动力,理论上可实现数月不间断飞行,射程号称达2.5万公里,几乎能覆盖全球任意角落;飞行高度仅50至100米,能规避现有反导系统雷达探测;更棘手的是,即便搭载常规弹头,一旦坠毁,反应堆泄漏造成的放射性污染将波及数百公里。

会面剩2天,特朗普做特殊安排!普京察觉不妙,核动力导弹已就位

展开全文

尽管美国情报部门披露,该导弹此前13次试射均未完全成功。而且,2019年试射还曾因爆炸导致5名专家丧生,最长飞行记录仅2分钟,仅飞行35公里。

但普京仍将”海燕”视为关键战略筹码。

选择在美俄元首会晤之际释放试射信息,至少传递三重信号:

军事上验证突破美国反导系统的能力,为谈判积累优势;政治上回击北约东扩,宣示俄方核威慑能力;心理上则在特朗普最敏感的”核优势”议题上施压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试射地点新地岛正是苏联当年试爆5000万吨当量”沙皇炸弹”的旧址,这一充满象征意义的选择,进一步强化了威慑效果。

对华盛顿而言,俄方举动令其陷入两难。若强硬回应可能破坏谈判氛围,但若沉默又恐被解读为软弱。
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”海燕”若试射成功,将直接暴露美国反导系统对超低空核动力目标的追踪缺陷。

会面剩2天,特朗普做特殊安排!普京察觉不妙,核动力导弹已就位

即便试射失败,俄罗斯也可能通过炒作”技术突破”迫使美国投入巨额资金升级防御体系。

事实上,俄方近年已通过”波塞冬”核鱼雷和”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构建起不对称威慑体系,若”海燕”加入,将进一步打破战略平衡。

简单来说,普京正用”飞行的切尔诺贝利”向西方传递一个明确信号:俄罗斯仍掌握着足以令世界胆寒的终极手段。

可以看出,这场隔空博弈背后,是双方领导人的心理较量。

特朗普近日放话称,可能在会见普京的“头两分钟”内判断俄方是否愿结束俄乌冲突,理由是“我擅长做交易”。

这番言论让人想起他早前“24小时解决俄乌战争”的豪言,但随后他又补充“好协议有多种定义”,悄然为可能的谈判失利留足退路。

而普京则通过军事动作传递明确信号:谈判桌上的一切让步,必须以实力为后盾。

会面剩2天,特朗普做特殊安排!普京察觉不妙,核动力导弹已就位

分析人士指出,军演与导弹试射不过是美俄博弈的常规戏码。无论是特朗普的“交易艺术”,还是普京的“威慑外交”,本质都是为争夺谈判主导权。

北极的炮火轰鸣与新地岛的导弹尾焰,恰似峰会前的“压力测试”——能谈则签协议,谈不拢便继续加码。至于特朗普所谓“两分钟定胜负”的预言,恐怕更多是舆论造势。

毕竟,当两个核大国在冰原两端同时亮出肌肉时,真正的较量或许早在领导人握手前就已开始。

随着阿拉斯加会晤临近,局势演变可能呈现三种局面:

其一是“海燕”试射后保持沉默,美俄借机各退一步,在乌克兰问题上达成临时妥协;

其二可能是美国以“核扩散风险”为由升级制裁,俄罗斯则以试射成功为由扩大核部署,形成新冷战式对峙;

其三是试射失败,导致产生严重误判,将本就脆弱的双边关系再次推向悬崖。

会面剩2天,特朗普做特殊安排!普京察觉不妙,核动力导弹已就位

值得注意的是,特朗普团队至今未对“海燕”消息置评,这种反常沉默或许暗示着——白宫正在重新评估普京的底牌厚度。

整体来说,此次美俄会谈虽被寄予缓和关系的期望,但双方会晤前双方的信号还是蒙上了一层寒意。

谈判桌上,双方或许会就某些议题达成协议,而谈不拢的部分则可能成为新一轮较量的导火索。特朗普的“交易思维”能否快速打开局面?普京的战略威慑又能否逼美妥协?这场峰会的结局,或许真如特朗普所言,开场几分钟就能看出端倪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53758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